歐元升值、日元貶值、降息預期降溫:三大央行政策分歧擾亂全球市場
- 11 月 3, 2025
- 發布者: Ace Markets
- 類別: 財經新聞
在全球經濟復甦不平衡、外部不確定性交織的背景下,歐洲央行、日本央行、美聯儲近期的貨幣政策走勢是衡量發達經濟體經濟韌性和政策困境的關鍵指標。儘管三大央行處於不同的發展階段,歐元區呈現初步增長勢頭,日本溫和復蘇暗藏弱點,美國則呈現“K型”分化,但它們都將利率調整作為平衡通脹、增長和外部風險的核心工具。他們的決策反映了自己的基本面,並通過匯率和股票市場建立了全球聯繫。內部分歧也預示著未來政策的不確定性。
三大央行近期都將“維持當前利率水平”作為主要政策決策,但由於各自經濟階段不同,其政策意圖和未來路徑預期存在較大差異,本質上是對各自基本面的精準適應。歐洲央行連續三年將基準利率維持在2%,與拉加德“政策處於有利位置”的說法一致。支持邏輯包括積極信號,例如第三季度 GDP 增長超出預期 0.2%,通脹接近 2% 目標。歐洲央行尚未發出寬鬆信號,將經濟預測期延長至 2028 年以進行調整。日本央行(BOJ)已連續六次將利率維持在0.5%。 7比2的投票凸顯了通脹擔憂,該決定權衡了“溫和復蘇”和出口疲軟等風險,採取了“謹慎寬鬆”立場,為未來調整留下了充足空間。

與歐洲央行和日本央行不同,美聯儲的政策聲明更側重於冷卻市場降息預期。在聯邦基金利率累計下調150個基點後,鮑威爾明確表示,12月再次降息“遠未板上釘釘”,並暗示降息對勞動力市場的影響有限。核心原因在於美國經濟的複雜性:政策制定者內部分歧嚴重、政府關門導致數據不足、通脹持續高企、勞動力市場放緩源於供給收縮而不是需求不足。這種對政策工具局限性的反思,打破了市場“持續降息”的慣性。
儘管三大央行的經濟背景不同,但其決策過程均圍繞“通脹目標錨定”、“經濟增長韌性”和“外部風險抵禦能力”三個核心維度,凸顯了發達經濟體央行目前面臨的共同挑戰。
三大央行均以2%左右的通脹目標作為核心錨點,但當前通脹呈現出“接近目標但不穩定”的趨勢:歐洲央行認為通脹接近目標但前景不確定,擔心國防開支將推高中期通脹;日本央行預計2025財年核心CPI將達到2.7%,2026財年回落至1.8%,穩定性不足;美聯儲面臨通脹持續超過目標的現實,這是其降息預期降溫的關鍵。這種“接近但不穩定”的狀態讓央行陷入政策困境:緊縮政策可能會扼殺復甦,而寬鬆政策則可能引發通脹反彈,因此只能採取“觀望”的平衡策略。

三大央行均面臨“整體復甦中的結構性分歧”:歐元區法國經濟強勁增長,而德國經濟依然低迷;日本正經歷“溫和復蘇”,但出口連續四個月收縮(僅9月份小幅反彈),對美國出口仍在下降;美國呈現典型的“K型分化”,企業投資和零售強勁,但中低收入群體受到勞動力供給萎縮的影響,失業率升至四年高位4.3%,前10%人口貢獻了一半消費,貧富差距擴大。這種分歧限制了“一刀切”政策的有效性:歐洲央行需要考慮核心國家和外圍國家之間的差異,日本央行需要平衡出口疲軟與內需複蘇,美聯儲需要解決“刺激政策只惠及富人”的道德困境。
全球貿易爭端、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以及美國政策的溢出效應是影響三大央行決策的常見外部變量:歐洲央行列舉了全球環境挑戰,BCA策略師Matthew Savari表示歐洲資產表現取決於美國政策;日本央行警惕貿易不確定性和美國關稅傳導風險,同時也面臨美國日元走弱的壓力;美聯儲的政策判斷因政府關門而缺乏數據而受到影響。全球經濟的相互依存使得主要央行難以孤立行動,外部風險成為製約其政策空間的關鍵因素。
三大央行的貨幣政策決策不僅直接影響本國金融市場,還通過匯率、資產價格等渠道與全球形成聯動;與此同時,各國央行內部政策立場的差異進一步放大了市場對未來路徑的猜測。

這些反應表明市場對央行政策已經形成了“定價慣性”,即使是政策信號的微小變化也可能引發資產價格的大幅調整。政策信號釋放後,市場反應與政策意圖密切相關:歐洲央行決定後,歐元兌美元小幅上漲,自2025年以來累計上漲12%;日本央行維持利率不變後,美元兌日元短線上漲70點左右,日經225指數小幅上漲,“高位交易”推動指數創歷史新高,而日元兌美元則跌破150;美聯儲主席鮑威爾的“降溫”言論直接降低了12月降息預期,資產價格波動減弱。
三大央行的內部政策立場各不相同,主要是由於對“通脹風險”與“增長風險”的相對重要性的評估不同:歐洲央行的鴿派主張採取寬鬆政策來應對增長放緩和通脹的風險(投資者預計明年夏季前降息的可能性為40-50%),鷹派則贊成德國國防和基礎設施支出的刺激效應,反對進一步寬鬆;日本央行以7比2的投票結果聚焦於“控制通脹”與“穩定復甦”,加息支持者擔心物價上漲,而多數人擔心加息會抑制出口和內需;美聯儲的分歧則更為複雜,有人主張降息穩定就業,而鮑威爾等人則認為供給側問題無法通過需求刺激來解決,警惕政策寬鬆引發泡沫。這種分歧表明未來央行的政策將更加“漸進”,需要更多的數據驗證來緩解市場波動。

結合三大央行的決策和表態,未來發達經濟體的貨幣政策將呈現“穩定為主、按需調整”的特點。核心支柱包括經濟數據驗證、外部風險應對、政策協調。這些貨幣政策選擇本質上是對自身基本面的反應,也是全球不確定性下的“謹慎測試”。在通脹不穩定、經濟分化、外部風險揮之不去的背景下,政策將保持“穩而活”的特點。聯動效應和內部博弈將繼續塑造全球金融市場。對於市場參與者而言,關注央行數據解讀和政策立場變化是抓住機遇、規避風險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