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資本押注實體經濟,國債陷入困境:日本市場分化的核心矛盾與未來變量

國際資本押注實體經濟,國債陷入困境:日本市場分化的核心矛盾與未來變量

在全球地緣政治不確定性加劇、通膨壓力持續存在的背景下,近期日本市場呈現出鮮明的分化特徵:一方面,國際投資巨頭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持續增持日本商社,展現出對實體經濟的長期信心;另一方面,日本國債市場陷入「價值陷阱」爭議,海外投資者從樂觀走向虧損。加之日本央行政策訊號模糊、市場升息預期升溫,短期債券拍賣遭遇冷遇,整體債券市場面臨多重壓力。

國際資本對日本商社的信心:波克夏‧哈撒韋持續增持

波克夏·哈撒韋公司增持了兩家日本商社三菱商事和三井物產的股份,直接推高了日本商社板塊的整體股價。具體而言,三菱商事週四在一份聲明中表示,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子公司已將其在該公司的投票權從3月份的9.74%增至10.23%,突破了此前隱含的10%的上限。三井物產也揭露了增持計劃,這為波克夏·哈撒韋公司的長期投資策略提供了空間。此調整源自於巴菲特在2月致股東的年度信中提出的持股不超過10%的初步計畫。

图片 1

市場對此訊號反應正面。東京股市中午重新開市後,三菱商事股價一度上漲2.9%,創下三週以來的最大漲幅;三井物產股價一度上漲1.8%。此外,波克夏·哈撒韋公司自2020年以來一直持有持股的另外三家日本大型商社也從中受益。這些業務範圍涵蓋海外油氣勘探、鮭魚養殖和便利商店營運等多元化的商社,正更積極地透過股票回購等方式增加股東回報,在地緣政治動盪的背景下,它們成為頗具吸引力的長期投資對象。

日本國債市場的困境:從保本到價值陷阱

與商社板塊的穩健表現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繼美國和中國之後的全球第三大債券市場日本國債市場近期卻陷入劇烈波動,海外投資者此前押注的「低風險高回報」策略遭受重創,市場對其「價值陷阱」的爭議也逐漸升溫。

局部截取_20250828_161448

這種壓力來自於多個維度:

  • 央行政策轉向:日本央行廢除維持多年的殖利率曲線控制(YCC)政策後,全球利率「錨」被打破,央行不僅推遲升息,還逐步縮減國債購買規模,削弱了市場的關鍵支撐。
  • 財政擔憂加劇:日本執政聯盟7月參議院選舉失利後,市場對政府推出新一輪財政刺激政策的預期升溫,引發對國債發行規模擴大的擔憂,進一步抑制債券價格。
  • 內需萎縮:作為日本國債「壓艙石」的退休金和人壽保險機構,由於人口老化,用於匹配長期負債的超長期國債需求下降。
  • 全球拋售:受高通膨和財政壓力影響,全球債券市場遭遇拋售。日本國債也未能倖免,海外資金的購買力大幅放緩。

图片 3

央行政策與市場博弈:升息預期下短期債券市場降溫

  • 在債券市場低迷的背景下,市場情緒分化嚴重。日本國債市場的波動與日本央行的政策訊號以及市場對升息的預期息息相關。儘管近期央行官員發出謹慎訊號,但市場對升息的押注仍在持續升溫,這直接體現在短期債券拍賣的冷淡反應上。
  • 日本央行委員中川順子週四發表講話,提及達到目標後升息和調整寬鬆措施的可能性,並強調貿易不確定性以避免升息預期。演講的核心是在9月會議前穩定市場,這種態度與日本央行總裁上田和夫的態度一致。美國財政部長批評日本央行在對抗通膨方面“行動遲緩”,進一步推高了市場對升息的預期。目前,交易員認為10月底前升息的機率約為60%。日本10年期公債殖利率已升至17年來的高點。升息預期也導致周四兩年期公債拍賣的需求降至16年來最弱,本月所有國債拍賣均表現不佳。市場認為反映出需求減弱,並預期殖利率曲線將趨陡,長端將面臨雙重壓力。

图片 4

總結:日本市場的分化及未來的關鍵變量

當前日本市場呈現「實體產業受青睞,金融市場承壓」的雙重局面:巴菲特增持日本商社,體現了國際資本對日本多元化實體業務和優化股東回報的長期認可;而國債市場的困境則暴露出日本在通膨控制、財政平衡和央行政策轉型方面面臨的挑戰。

未來日本市場的走向將高度取決於三大變數:

首先,日本央行的升息步伐——如果持續的高通膨迫使政策轉變,可能會重塑政府公債市場的預期;

二是商社板塊業務優化的成效-能否透過資產整合、回購等持續保持吸引力;

第三是全球資本流動的趨勢-如果全球債券市場的拋售動能有所緩解,這可能會為日本政府公債帶來一些喘息空間。

對於投資者來說,日本市場既存在“分化機會”,也存在“潛在風險”,需密切追蹤政策訊號和宏觀經濟數據的變化。



發佈留言

zh_HKChinese